博学之,审问之,慎思之,明辨之,笃行之这是为学必有的过程。有弗学,学之弗能弗措也;有弗问,问之弗知弗措也;有弗思,思之弗得弗措也;有弗辨,辨之弗明弗措也;有弗行,行之弗笃弗措也。人一能之,己百之;人十能之,己千之。果能此道矣,虽愚必明,虽柔必强。学生认为,能够做到以上三点,便能理解中庸之道。”
少年对答如流,分析头头是道,陈学杨听完以后,脸上的笑意更浓。
他本是爱才之人,眼前这少年年纪不大,若有名师指导,日后必能成为国之栋梁。沉思了一下,招来身后的随侍,给了陆苍擎一张百两面值的银票。
陆苍擎刚要拒绝,又听陈学杨道:“这一百两银子是我的一点心意,你年纪虽小,书读得却很好,只是读书的环境过于恶劣,用这银子换取好的读书环境,这对你日后的造诣是有利无害。”
少年面容沉静,抿着嘴不说话,倒是一旁的老板娘有些受宠若惊,拉着侄子就要下跪谢恩,却被一道女声制止了。
“男儿膝下有黄金,我家老爷也是看令侄是可造之材才加以援助罢了,老板娘千万别这样。”
说话的人是马氏,老板娘见这位美丽端庄的夫人开口,面上有些讪讪的。
陆苍擎也不再沉默,举手作揖道:“多谢老爷提拔,大恩大德,莫不敢忘。”
这时候,馄炖煮好了,四碗热气腾腾的馄炖被端上桌,香气四溢,陈仕琰肚里的馋虫被勾了出来,马氏吩咐奶娘仔细照看他。
天色渐晚,陈学杨和马氏见儿女还有些舍不得走,于是决定在惠州口岸停留一晚。又听说惠州城今晚有灯会,陆苍擎受了陈学杨的恩惠,便自发的作为向导带他们去逛灯会。
惠州城的灯会每年正月十五,三月十五,以及八月十五都会举行,每场灯会均为期三日,灯会期间,放河灯,游夜市,官与民同乐。
陈学杨带家眷回京,启程之时正是三月十三,在运河上航行了三日,到达惠州城已是三月十六,灯会的氛围岁比不上十五,却也是热闹至极。
马氏自嫁入陈家,常年居于内宅,跟随夫君至扬州外任三年,出行皆有马车接送,对于热闹的街景,虽有耳闻却并不常见。
陈学杨和陆苍擎走在最前面,马氏牵着陈世琰与宁滢并肩而行,一众婆丫鬟子随侍均尾随其后。
灯会甚是热闹,街道两旁的摊位上,各式各样的河灯琳琅满目,陈世琰年纪小,对这五光十色的场景着了迷,马氏见状,买了一盏玉白的兔**灯给他,果然爱不释手。
马氏又望向一旁的长女,道:“滢儿也挑一盏吧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