孙娇娇的相公是个秀才,如今正在准备来年的科举。

    知道这个消息后,非但没生气,反而很高兴。

    这酒楼他倒没指望能赚钱,但能借着酒楼和韩家的关系拉近一些,对他将来无论是科举还是仕途都有帮助。

    哪怕是对他爹的仕途都有很大的帮助。

    这种想法很正常。

    现如今当官的,或者当官的子女,没有这种想法的才不正常。

    寒窗苦读数十年,就算有才学,没有主考官的认可,也很难中举。

    举人之后还有进士。

    可谓是一步一登天。

    很多老秀才,考了几十年,刚开始的时候或许怀有报国之志。

    但几十年的落榜下来,早已把他的心气磨平了。

    这个时候,主考官只要点了他的恩科,那就是他的再生父母。

    入仕之后,那就是主考官的学生,坚定不移的跟着主考官,让他做什么就做什么。

    这个时候,他哪还管得了百姓的死活?眼里哪还有皇帝,满心满眼的都是报答主考官的知遇之恩。

    如此考生,比比皆是,甚至很多考生从一开始,就靠着关系和人脉,一路绿灯上来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