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人杰,你听说过吗?”苏轼冷不丁问李逵。
李逵对李云对他的眼神提示茫然不顾,不是他不想说,而是真不知道。他对自己老家的熟悉,甚至还不如对颍州的熟悉,让他说什么去?
李逵摇头道“是有这么个书院,可是我从来没关心过这家书院何时考出过进士。”
“李逵,你咋的哑巴了,老家的事都不知道?就在上次,一年多以前,还出过两个进士呢。”李云着急道。
李逵茫然不已,迷茫道“有吗?”
突然想起来了,似乎是有这么档子事,可是想起来之后,对李云瞪眼道“少丢人现眼了,那是武进士,不是进士。”
“不一样吗?”李云如今对自己的武功颇为自信。他感觉自己只要去了蒙山书院,很可能成为尖子生。李逵去了,他做榜眼。李逵不去,他就是沂州方圆百里之内的武状元。
“武进士!”苏轼的眼皮都跳了起来,他苏门子弟已经没落到了要去争夺武进士的身份了吗?再说了,大宋是有武科举,也有武进士,武状元的说法。但不要忘记了,大宋开科武举,都是在省试之后。朝廷会鼓励落榜的学子去参加武举的考试。
考核内容也有文章、诗词策论、甚至表面上看和省试、殿试都差不多。
但是这些考试成绩都没用,监考官员连作弊都懒得管,堪称大宋最为轻松的考试……武进士的最终结果出在校场,刀枪剑戟,斧钺钩叉,骑马漫射……才是武进士最终记录成绩的关键。也就是说,武举考试就是打架,谁赢到最后,最后中举。
沂州,蒙山书院?
苏轼这才想起来,是有这么一个书院,文进士一个都没有出过,武进士倒是每次开考都有高中数人的傲人成绩。
堪称,大宋书院中唯一的——体校,教学环境恶劣,学生良莠不齐,学风彪悍异常,蒙山书院出来的学子,各个都是炼体狂魔。别的学校入学考试,考诗词歌赋,考九经通论,考文章策论;但是蒙山书院考三番战。上来三个老生车轮战,新生能够顶住三人,授上舍生;两人,中舍生;一人,合格,为入学新生。
苏轼一开始真没想到蒙山书院是什么鬼,等到他想起来,是这么一所书院的时候,脸上乌云密布。良久才压下胸口的怒火,沉声道“不准去。”
要是苏门有学子入学蒙山书院,丢人可真丢到姥姥家了。
李云纠结不已,大宋书院上千,出名的也就几十座,比如六大书院衡山石鼓书院、长沙岳麓书院、庐山白鹿洞书院、许州嵩山书院、常州茅山书院、徂徕山徂徕书院。都是大宋一等一的书院,每一科都有不少学子脱颖而出,考中进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