皇帝赵煦心动了,加上李逵在他边上还补充了不少他听着很有道理,却被忽略的问题。
比如说
“陛下,如今我大宋供养厢军兵马不下六十万人,每年粮草俸禄更是一笔庞大的支出。而厢军不同于禁军,这是朝廷体恤流民,给他们活下去的生计。实际上,还有更多的人,连厢军都没混上,却在天灾之中死去。”
“如果将这些人送到靠近华夏附近的地方,给予土地,农具,且保护他们的安全,这些人会不感激朝廷的恩典吗?以后天灾之后的流民,将不再是九死一生,而是有了个去处。”
“其次,陛下,禁军将领们除了边患严重的地区,其他地方禁军根本就不堪重用。想要训练他们,却没有战场可以送。或者送去战场,敌人太强大,只能送死,不仅耗费无数钱粮,还打击我大宋国威,如之奈何?”
“如今好了,地方禁军再不济,打不了党项人,打不过契丹铁骑,甚至连吐蕃人都对付不了,总不至于连土人都打不过吧?”
……
皇帝听的迷糊,同时也有点气恼。
毕竟,八十万禁军可都是保护大宋的屏障,让李逵这么一说,仿佛变得一无是处。
而一直站在一边的李清臣却紧张了起来,如今北线防御的禁军,不就是李逵口中一无是处的禁军吗?
宁化军就不说了,主将都跑了。
虽说在燕州破城之后,自杀了。可宁化军的战力,在枢密院本身就被打了折扣。而河北西路的广信、安肃、顺安、永宁、安利五个军镇,看似兵力雄厚。可实际上,战斗力怎么样谁都说不上来。别人不清楚,难道李清臣还不清楚吗?
整个北线的反攻,都是飞廉军和禁卫军冲在前面,加上仁多保忠的两万多蕃兵,这五万兵马才是主力。
河北西路的兵马,开战一个多月,竟然寸功未立。寸功未立的原因很多,但最有可能的原因是,河北西路的大军面对辽国精锐,只有挨打的份,根本就别想要占便宜。
万一……
“人杰,你是说万一,万一辽国新君登基,且稳定了王庭之后,安惇将可能接连丢失燕州等州县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