于是,娱乐版头条在播报艾拉的时候,米国的电影圈开始彻底聚焦到了《电锯惊魂》本身。
“一部只有十四天拍摄周期,不足五十万美金投入的恐怖电影《电锯惊魂》,烂番茄评分竟然高达92,这部电影是怎么办到的?”
“《电锯惊魂》导演卫与鲍德温的《鬼娃》有一个一千万美金的赌约!”
“艾拉、戈尔乔曼、查理等人推荐,十几位影评人集体好评,《电锯惊魂》的魅力在哪里?”
电影的宣发就是要靠一个好的切入点做噱头。
卫勋、康丞几人在米国毫无根基,拍出来的电影自然无人问津。
但从卫勋强行跟鲍德温牵扯上一个一千万美金的赌约以后,《电锯惊魂》其实就已经拥有了贴着鲍德温炒作的资格。
现在加上名人效应,超高的烂番茄指数,以及各种好评,终于让这部小成本电影获得了大量的关注度。
获得关注度以后,最直观的回馈就是……互动场次申请邮件从米国的全国各地如雪花一样,疯狂的飞进《电锯惊魂》的官方邮箱账号里。
而负责接受邮件的康丞、林帆以及肖晓阳三人,彻底忙不过来了。
“纽约要三十五场……洛杉矶十七场,这个是,哦,加拿大的邮件,竟然还有波兰,俄罗斯……”
康丞此刻兴奋的声音都在颤抖,然而看着一封又一封的邮件疯狂的进来,房间里‘叮叮叮’的提示音级没断过,他的脸色变得有些苍白起来“太多了,根本统计不过来了,现在是多少场次了?”
林帆试探性的说道“一千二?”
肖晓阳有气无力的反驳道“那是半个小时前的数据,现在已经彻底乱了。”
先前《电锯惊魂》无人问津的时候,他们觉得很愁。
现在电影爆红,没想到更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