永时文学>穿越>朕不吃这一套 > 第121章 抄家
    “这些是跟各地官员的往来信件,南安县、惠安县、泉州府、福宁州、福州左卫、漳州府……。还有,这些是京城的官员。有来有往,书信唱和,自然也有请托办事,疏通关节,送钱送物,还有送小妾的。”

    “竟然这么多官员,还有他,咦,还有他?”

    “这些还不算什么。你再看看这些,吓死你。郭良玉,朱连贵,都是双屿港上的大窝主。”

    “这几封信,是跟黄直、徐冬的往来书信,都是海上巨盗。还有这个,日本萨摩藩的岛津家。呵呵,火药、硝石、铁砂、生铁、生丝。他家真是什么都敢卖啊。”

    “跟这些比起来,卖点儿盐啊,布啊什么的,简直不值一提。如果不是亲眼所见,打死我都不相信,这帮人胆子竟然这么大。”

    “难怪他家这么有钱,这些东西,可都是暴利呢。看看这封书信,说的是生丝,在咱们咱们大明买了,运到日本,50倍的暴利。”

    “在北京买了银子,到扬州利润就翻倍。到了福建,银价又高了三成。都不用贩卖别的货物,光是倒腾银子和铜钱,就赚大钱。”

    现在金融业虽然不发达,但是贵金属交易却很活跃。

    大明境内,东西南北银价都不同。于是就有人利用这个差价套利,形成了一门生意。

    大明境内的金银比价大约是1:6,金价低,银价高。

    但是在吕宋的马尼拉,由于西班牙的美洲白银涌入,银价比较低,金价比较高,于是两地之间就产生了金银交易。

    铜也是如此,大明铜钱含铜量高,于是就有人走私铜钱。导致大明市场上铜钱流通量减少,交易用的铜钱总不够用。

    也是因为黄金的外流,大明的金和铜大量流出,换来日本和美洲的白银。

    因为大明是银本位,白银既可以作为流通手段,也可以作为储蓄保值手段,于是很多有钱人就把白银埋起来。

    埋起来的白银,就不在市场上流通,所以市场上的银子也不够用。流通的货币少,结果就是通货紧缩,消费萎靡。资本不足。

    资本不足,投资就上不去,经济只能在低水平循环,维持着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模式上。